“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六羡歌》是唐代诗人陆羽为怀念智积禅师而作。此诗不仅表达了陆羽对智积禅师的哀念,也表明了他恬淡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西江水。陆羽被誉“茶仙”,一生嗜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提到茶,总是让人联想到竹林深处,茅舍之中,一壶清茶飘香四溢,静坐当中,品一杯茶,悟一道禅,如此恬静的生活不正与陆羽《六羡歌》中表现的恬淡志趣不谋而合。所以茶需慢慢品,才会领悟茶中蕴存的传统文化。
饮茶一直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风俗,茶叶也已经成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然而茶叶除了饮用以外,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所谓入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既能增加营养,又可为食物解毒。因此,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提及哪里的茶是精品,就不得不说说贵州黔南茶。贵州是我国六大茶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地之一。其中黔南州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黔南茶作为好山好水好气候的精粹,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民族文化土壤,是喀斯特烟霞奇峰中最美丽的“果实”。
黔南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深厚,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黔南人民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大山深处的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好客的布依族百姓也用一壶壶香茶煮出了独具特色的茶俗文化。
贵州一位布依族作家曾在他的书中写到:“如果茶叶没有文化积淀,它就是一片片普通的树叶。都匀毛尖之所以能成为茶中精品,就是因为它产自拥有斑斓多姿文化沉淀的黔南。”
翻看历史,黔南产茶见诸史料已逾1500年。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即称美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明代,黔南茶被列为贡茶,崇祯皇帝以其形似鱼钩赐名“鱼钩茶”。清代的《清宫秘档》中,黔南茶词条赫然在目。在走进宫廷大内的同时,黔南茶从崇山峻岭间蜿蜒的古驿道运往码头、口岸,香飘大江南北。
在黔南茶中有一道茶中精品——都匀毛尖。此茶既包含了历史上苗岭山脉中断都匀所产之茶,也包含了今之黔南所产制的绿茶。做大做强都匀毛尖茶,是黔南几代人的梦想。自从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以来,“都匀毛尖”这个百年品牌穿越了历史长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终于在百年之后,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
2013年10月31日,黔南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一幅茶产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图就此展开,全州干部群众达成共识:茶产业就是黔南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最佳契合点。全州发展都匀毛尖产业的思想高度统一,按照州委下达的基地建设任务和统一“都匀毛尖”品牌的要求,在全州刮起一场绿色旋风。
茶叶,以其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众人的芳心。它柔而不弱,既能如小桥流水般细腻、温柔,亦像大江东去般奔放、恢弘。清新的特性,健全的性格,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中国茶文化增添一笔浓墨重彩。高山出好茶,云雾飘茶香。从养在深闺到声名远播,黔南茶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揭开,无论是茶中娇子的都匀毛尖茶,还是香气馥郁的贵定云雾茶,都传承着茶叶的柔韧与清新,彰显着灿烂茶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