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人对茶“文化现象”的挖掘

发布时间:2015-01-06    热度:

就其传统而论,铁观音不单是一种“农作物”,而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价值的“文化之物”。

 
      2014,安溪茶“文化现象”的一系列挖掘、开发、推广,结出了累累硕果。让铁观音“喝”出了文化味,更体现了安溪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开放。
 
      2014年,安溪人对茶“文化现象”的挖掘,融入了国际视野。5月19日至22日,“中国茶的世界——安溪铁观音文化现象的国家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汇集安溪,比较视野中的茶文化、中国的山水意境与“周边”茶文化,围绕安溪茶的文化现象评论展开品茗与圆桌会议,全面挖掘和分析铁观音的人文内涵。此次研讨会,推动了中国茶文化、茶贸易更好地和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交融。
 
     安台茶缘同根、茶脉相通,长期以来交往密切,合作广泛,促进了两地茶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探寻安溪茶“文化现象”,台湾茶同样值得加以研究。“茶脉传承,香飘两岸”,6月16日,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海峡茶会在我县举行。两岸论茶、两岸茶王赛、书画笔会、茶乡对接、茶乡寻根探源、茶乡体验等系列活动陆续展开,来自两岸茶叶界的300名专家、学者,就中国茶文化历史、两岸茶产业相通相融和促进两岸茶产业共同发展等主题“煮茶论茶”。
 
       “文化现象”的开发也已成铁观音市场新的发力点。2014年,茶主题文化活动频频,亮点不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2013年创立的以茶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品牌活动——“清溪雅集”,今年持续深耕,先后举办“九峰茶会”、“文庙茶会”、“幕天文人茶会”、“八闽大学生茶会”等活动,分别聚焦茶禅、茶瓷、文学和网创等主题,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举办主题茶会,“和谐健康”的饮茶时尚得到广泛传播,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内涵得到拓展。
 
    此外,2014年,安溪茶还走向销售地,开展文化宣传推广。从今年5月底开始,把握国家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由政府牵线搭台,举办“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品牌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深入长沙、湖南、包头、深圳等全国中小城市,深入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系列茶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展示安溪铁观音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树立了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
 
    安溪茶的“文化现象”挖掘、开发、推广不断,频频触动茶界神经,备受央媒关注。5-6月,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陆续播出《添寿福地——安溪》《妙招种出有机茶》《茶尖上的安溪》等5集安溪专题节目,一批著名主持人、明星先后现身安溪,同茶乡百岁老人、茶人说茶、喝茶、演茶、唱茶,多角度宣传安溪茶文化,极大提高了安溪铁观音知名度和美誉度,引起热烈反响。
 
    安溪茶文化的传播,与茶产业的发展擦出双赢的灿烂烟火。相关数据显示,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超56亿元,安溪铁观音传统市场占有率和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2014年,“安溪县铁观音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农业部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获称最具传播力品牌。 (记者刘紫燕)
 
     专家观点
 
    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铁观音不单是一种农作物,而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价值的文化之物。安溪铁观音“天地人种”四要素缺一不可,其中蕴含视天地、自然为母亲的传统,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三种关系,通过铁观音能说明广阔的人类社会问题,能和谐各种关系。
 
    谢有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茶文化关乎三个词:山水、手工、健康,生态文化比茶文化要宽广、更具有时代色彩。生态文化是一种实体文化,中国要有希望,必须要有更多的实体文化被发展,被完全地重视起来。要意识到,我们不是在种茶叶,做茶生意,而是在推广一种价值观和文明,并且,要让这种文明落地,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