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业追求传统茶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5-01-06    热度:

2014年安溪茶业重视传承,同时又不忽视科技,追求传统茶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全年茶业工作一大旋律。

 
      人,技艺。1月,我县成立制茶工艺大师沙龙,成立大师工作室带徒授艺,召开“斗茶”大会,交流制茶技艺;6月、11月又分别开展两期活动;以民间制茶高手组建安溪铁观音制茶专家服务团,走进乡村,指导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
 
      这一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县被列为泉漳厦唯一的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县已举办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中级班、初级班等8期380人,计划2015年初可发职业农民资格证380本以上。
 
     茶农走进大学课堂,大学生进村入户学制茶。4月27日-28日,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学生茶叶初制赛在桃舟乡火热上演,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制茶高手与安溪茶学院的大学生结成对子,互动竞技;7月,龙涓乡200多名茶农到安溪茶学院学习茶叶加工理论知识。
 
     10月10日—13日,第五届安溪茶博会期间,全国茶叶机械标准化专题研讨会召开,70多位专家学者、茶叶机械企业负责人,围绕茶叶机械标准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推动我县茶叶机械研究向系统化、深入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11月,在中国茶博汇,制茶工艺大师易长青和茶叶加工技师陈德庆,拜我县茶叶质量评审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师李宗垣为师;12月,首届八闽大学生茶学社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完美收官。
 
      地,生态。3月,安溪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1356工程”,即一个核心区、三大科教研发基地、五个科技成果重点孵化项目、六大功能区。园区涵盖茶叶质量管控、茶叶人才培育、科技示范、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茶叶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茶机具、茶叶物流等项目。
 
     从10月1日起,县财政将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为全县茶园购买茶叶种植保险“买单”,帮助茶农化解生产风险,为茶农撑起抵御自然灾害的“保护伞”。
 
     种,品种。铁观音好喝不好栽。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两固,从前年起,他就致力培育纯正红芯歪尾铁观音。5月27日,西坪镇成立品种提纯研究会,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全县首个红芯歪尾铁观音茶种保护区。
 
     天,气候。长坑乡凤凰山杉品茶园,茶叶采摘依据“春迟秋早”原则,今年春茶顺利避开“五一”多雨气候;11月20日,第三期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沙龙,围绕晾青环节中如何辩证地使用空调,工艺大师展开讨论。
 
      成效,质量提升。近年来,我县86家茶企通过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残检测,并取得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7月,安溪铁观音被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列入新一轮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谈判清单,意味着铁观音有望成为中国与欧盟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在欧盟市场上享受原产地法律保护。
 
     10月20日,我县获评“2014年度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11月,“安溪铁观音”入选首届福建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
 
     12月17日,由安溪铁观音集团申报建设的“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这是全市首个“国字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全省唯一一家由企业承担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茶业界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的唯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记者徐仰望)
 
     专家观点
 
      张士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茶业发展基础在传统,而突破、转型在现代。在可以预见的传统茶市场空间里,传统茶业发展突破的空间不大,要实现茶业跨越式发展,只有依托科技创新对传统茶业进行优化,突破现代茶业发展瓶颈。“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变“茶叶加工”为“茶叶制造”,创造茶叶全新的价值,拓展更加广阔的茶资源利用空间,彻底突破茶产业终端产业链的技术瓶颈,重建本土化产业智造体系。
 
      罗兰(伦敦大学大学院教授):安溪铁观音应该更加重视传统的制作工艺,拿这些制作工艺做文章,使其成为安溪铁观音旅游的一大亮点。在这个统一标识下,塑造不同茶叶品牌,开展市场调研和营销,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和客户群,研发符合他们饮茶习惯的茶叶。针对不同国家开发多样化产品,注意茶叶深加工,如包装、口味等,增加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