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茶业 良璞待剖

发布时间:2014-11-09    热度:

●本报记者王玉婷

作为本届客家文博会的“重头戏”,茶博会汇集了全国各地茗茶、本地茶叶精品及茶文化衍生品,既是茶商交流的平台,又是茶文化博览的盛宴。梅州是种茶大市,茶文化历史悠久,环境得天独厚,但在生产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展商,探寻梅州茶业的发展之道。

技术销售两头抓

位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乡的益品湘茶场一直坚持走技术路线。其负责人陈奕融介绍说,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弄青、发酵、杀青、布球揉捻、干燥是“古法”制茶必不可少的七道工序,在此过程中,生产者还要根据气候条件变化进行“技术补偿”。此外通过烘焙技术的深加工,可根据客人喜好定制不同味道的茶叶

台湾在制茶上显现的技术优势,离不开茶叶从事者的努力,也少不了政府的重视。为加强茶业研究及辅导,当地政府专门成立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负责所有相关业务。“台湾每年举行上百场竞赛或交流活动,让茶叶从事者相互学习,突破盲点。”陈奕融认为,梅州茶文化底蕴深厚,除传承好的传统技法,还要加强技术交流以求进步。

梅州高山多、环境好,种茶人多、产茶量大,但仍以散户经营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格局。“在我们当地,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走出去卖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留下来种茶。”福建安溪瑞利茶业有限公司陈碧瑛表示,广开销售渠道是擦亮梅州茶品牌的有效方式。

文化内涵是灵魂

时下,茶叶市场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只有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茶博会展区,产自本土的郭公富硒红茶集聚了不少人气。该公司市场经理余东生说:“我们的茶叶产自蕉岭,根植客家文化和长寿文化,结合富硒特色,主打健康高端品牌。”他还表示,该公司将采用“城市包围农村”销售策略,通过建立全国直营店,宣传梅州茶文化。

除了来自各地的茶叶精品,茶叶配套品和茶文化衍生品也是茶博会的一大亮点,当中最让人震撼的还属“文化产物”,比如客家围龙屋造型的大埔陶瓷茶具、传承秦风汉韵的紫砂作品、台湾达摩禅壶等。“紫砂壶作为最常见的泡茶器皿之一,本身具有实用价值,我们将秦汉文化融入其中,加以创新设计,便让它兼具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兰亭紫苑陶艺有限公司李启山还表示,目前梅州茶具以陶瓷为主,未来紫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结合客家文化特色,进行创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