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盆珠“石头山”种出岩茶

发布时间:2014-11-10    热度:

工人在给岩茶树浇水。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从2004年至今,作为全国权威专业的茶业博览会,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茶者和客商云集于此品茶,而今年这一届对惠东人来说是特别的,因为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的惠州市碧水莲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白盆珠”牌铁罗汉惠州岩茶在此次博览会名优茶评选中一举夺得金奖,这是该县茶行业首次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日前,记者专门到该茶园一访这自古就很少走出武夷山的岩茶在惠东是如何落地生根的。

莲花山南麓白盆珠西枝江畔适合种岩茶

从县城驱车约35公里,记者来到了位于白盆珠镇沐化村的茶园,远远望去,低矮的茶树排列得十分整齐,组成一条条绿廊蜿蜒在山坡上,煞是好看。“别看现在这样,以前这里都是‘石头山’,谁都没想到能种东西,还种出名堂来。”惠州市碧水莲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送说,他从小就爱喝茶,几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是茶痴的生态学农业学家刘宗超博士,两人由喝茶到种茶的理念不谋而合,经过在广东各地考察寻找,最终茶园选址在白盆珠镇沐化村,这也让本就是惠东人的杨天送欣喜不已,“如果这茶能种好,对惠东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

据刘宗超介绍,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武夷山多次出现倒春寒,导致春茶大幅度减产,岩茶南迁势在必行,而惠东种植岩茶有先天优势。茶园位于莲花山南麓白盆珠西枝江畔,常年云雾缭绕、光照适度、温差适宜,且该地属沉积岩、沙包土,属于壮年期的丹霞地貌尤其适宜岩茶生长。“有了专家的鼓励,2011年,我下决心一下子种了400多亩。”杨天送说,3年前勾机开荒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村民当时怎么也不相信这些种不了稻谷、种不了果树、野草都不多长的“石头山”居然能种出上好的茶,“现在想来,当时下决心是对的。”如今茶园郁郁葱葱,周边上了年纪的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大家都希望岩茶能在惠东好好扎根并打出名号。

20余小时制出的岩茶可冲泡20次以上不衰

“为了能做出最好的茶,我特地前往武夷山学艺整整2年。”茶园技术员杨文忠说,当初茶园一开荒他就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学艺之途,2013年茶园第一次采收,他就回来专心做茶,“茶园一开始起点就高,生产车间配备了整套制茶的机器设备,在专家指导下,我的手艺也派上了用场。”就在茶园内,记者参观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制茶基地,里面制茶设备齐全,分工明确,据杨文忠说,这样的规模即使在岩茶的“老家”武夷山也并不多见。

“采摘下来的茶叶要经过做青、杀青、揉捻和烘干四个程序,每一步都要老师傅好好把握。”杨文忠说,其中做青最为关键,历时10多个小时的做青是为了让茶叶沥掉水分,在摇晃碰撞中适时发酵,待至茶叶的颜色、湿度和香味都适宜,做青才宣告完成,“这10多个小时我都不能离开,时时刻刻都要关注茶的变化。”四个工序做下来,至少需要20个小时,“而且很重要的是,即使机器烘干了,我们还要仔细地挑拣再焙火,光这里焙火就要四五次,这样茶才不涩,等放置两个半月后喝这茶才会回甘悠长。”杨文忠说,这茶经久耐泡,按各人的口味不同,可冲泡20次以上不衰。

今年打算开荒扩种500余亩

如今走在茶园,茶树边上长满杂草,杨天送说这是为了保持水土,而紧邻的地上,密密麻麻地种满了茶树苗,“这是我们自己育的,为了以后扩种用的。”杨天送说,园内的惠州岩茶选择了最好的岩茶品种:铁罗汉、北斗、肉桂、奇兰、黄观音等,分区种植、施用有机肥、错时采摘,用古法技艺分时制作,选送的铁罗汉能得到认可,对他来说是一剂强心剂,增强了他在惠东种植岩茶的信心。“去年摘了100多斤,今年摘了1000多斤,都早早被订购了,供不应求。”老茶客的高度评价让杨天送对自己的茶很有信心,“不怕没人买,就怕没得卖啊。”据了解,等满5年到了丰产期,岩茶亩产估计约30~50斤。

“现在我又在白盆珠沐化村租了300多亩、双金村租了100多亩,还在多祝镇中心村租了100多亩,总共500多亩地准备开荒大规模扩种惠州岩茶。”杨天送说,现在已经有不少村民前来询问,他也表态将毫无保留地教授种植技术,村民可通过不同形式和他合作,让山区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知多d

岩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岩茶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属武夷岩茶之王。

本组文/图本报记者赖金朗赖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