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林茶套种助民富

发布时间:2014-11-05    热度:

地处青衣江畔的夹江县,幅员面积74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4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74%。林业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如何有效拓展林地利用空间,增加林地产值,突破林业发展“瓶颈”?

造林绿化人员进行林茶套种实地调查

夹江县林业局积极谋划,利用该县创建30万亩茶叶重点县的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茶园,实施林茶套种立体开发,从2012年开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茶结合种植模式,在茶园中科学套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应均高的绿化树种,为林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建立基地示范带动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夹江县青州乡的林茶混交生态景观示范基地。目光触及之处皆是延绵不绝的茶山,细看之下,会发现在茶山之中,间隔栽种着桢楠、银杏、香樟、红叶杨等名贵树苗。

  雾雨朦胧中,这些树苗与茶叶相得益彰,显得青翠欲滴,微风过处,顿觉淡香扑鼻,清淳撩人。云雾缭绕的茶园里因这些小树苗的点缀显出勃勃生机。

  “今年春季,我们县已建成这样的示范基地1200亩,今年我们的目标要完成5000亩,你看到的这个示范点只有120亩。”夹江县林业局造林绿化股股长段朝辉定期会来这里查看树苗生长情况以及防治病虫害,“这里是今年3月初刚套种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大都长了30厘米左右,长势和成活率都很喜人。”

  “在茶园中套种树木很有讲究,其中品种选择是关键,立体套种选择种植品种要注意适应性、共生性、互补性等,不能盲目发展。”段朝辉告诉记者,夹江县林业局精心选择适宜于青衣江流域的桢楠、银杏、红叶杨、香樟等树种,采用科学种植方式,在确保不影响茶叶生长营养空间的前提下,将初植密度控制在每亩42株以下,株行距按4×4米,顺山配置。

  “苗木规格、苗高、整地规格、施肥量等均有讲究。”段朝辉说,我们采用营养袋育苗造林,苗木选择规格为一级苗以上,选用的树苗高度要在1至2米之间,造林前每穴要施足复合肥0.5公斤。

  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引领,目前夹江县林茶结合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近两年来共投入扶持资金160万元,惠及该县歇马、龙沱、三洞、吴场、梧凤、青州等多个乡镇。计划到2025年发展林茶结合种植面积10万亩,大面积推广实施,让更多的林农受益。

  山川秀美林农增收

  “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模式,最终要能致富增收才是关键。”夹江县林业局副局长余先华说话很中肯。

  夹江县河东为浅丘陵,进入茶叶采摘期,日照多,气温回升快,发展林茶结合,有利于增加茶叶采摘期和提升茶叶质量。

  余先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茶叶每年每亩3000至4000元产值,提高效益10%计算,可每年每亩增加农民收入300至400元。同时,新发展的珍稀绿化树种,按10年一个利用周期计算,每亩40株,每株单价300至500元,亩产值1.2至2万元,即年亩收益可达1200至2000元,“两项合计,发展林茶结合种植模式,每年每亩将增加农户收入1500至2400元哩。”

  林茶立体套种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要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近期和远期效益平衡。

  “大概5至6年后,这些苗木就可以移植,用作城乡绿化美化。”余先华介绍,这样不但能有效增加林业资源总量,而且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实施林茶套种在成乐高速公路夹江段沿线打造的茶园观光带,将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彰显夹江茶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