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今年茶叶一产产值有望完成33亿元

发布时间:2016-04-08    热度:

 

  核心提示:当前,作为全国茶叶主产区的黄山市,已经进入春茶的全面采摘时节,记者当日从市茶叶站了解到,2016年,我市茶产业有望实现一产产值3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有望达到4700元。
  釆访胡卫星,很难,他太忙,忙着收茶、加工茶、和茶商谈生意。
  1989年出生的胡飞星在学校学的是农业机械,毕业后去了外地打工做销售,几年前回到家乡,跟着父亲学做茶、办茶厂,现在他已经是歙县蔚源茶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胡飞星告诉记者,歙县蔚源茶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合作社负责加工生产销售,茶农提供茶园基地和茶叶采摘,逐步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共同体,促进茶农致富、企业增效,这种双赢模式带领当地茶农走向致富之路。
  胡卫星说,今年的毛峰茶已全面开釆,合作社社员比去年多了50多户,总数达到了270多户。今年的茶叶受霜冻影响,产量略降,但总量会增,现在每天能加工鲜叶2000斤左右,干茶价格在130元每斤,比去年略高一点。这些天已有芜湖、马鞍山、北京等地的茶商前来涻谈收茶。
  胡飞星介绍,蔚源茶厂每年生产50余吨黄山毛峰、黄山云雾、街源烘青等生态名优茶,基本都销往外地市场,茶厂在天津、山东设有经营门店,茶叶供不应求。而合作社的存在,就像是农户和企业的“娘家人”,让农户和企业有了靠山。
  近年来,我市围绕茶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百个,入会社员近万人。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将茶叶龙头企业、经销大户与农户紧密地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
  ▉ 2015:一产产值30.98亿元
  我市现有茶园面积75万亩。2015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3.37万吨,同比2014年增长2.4%,其中一产产值30.98亿元,同比增7.3%,销售均价92元/公斤,同比增4.7%;名优茶产量1.41万吨,同比增2.2%,产值25.11亿元,同比增15.1%,销售均价178.1元/公斤,同比增12.4%;综合产值114.14亿元,同比增13%;茶园亩收入4131元,同比增6%;全市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4425元,比2014年增长300元。全市自营出口3.78万吨,同比增长27.4%;创汇额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 2016:力争完成33亿元
  市茶叶站相关负责人许乃新介绍,目前全市大部份茶园已经开园,约占总面积的75%,太平猴魁将在15日前后开园。预计今年的茶叶产量略增,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总产量约在3.3-3.4万吨,一产产值约在3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力约在4700元。
  ▉ 2016:全面提升黄山茶核心竞争力
  许乃新说:“2016年我市茶产业发展将坚持以现代生态农业作为方向,借力“互联网+”,推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道路,全面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推进绿色增效、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发展主体、促进产业融合等。”
  在推进绿色增效中,将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生态茶园改造提升,提高茶园综合产能。目前,我市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仅为28.7%,远低于全国51%的平均水平。对山坞田、冷水田、平地缓坡地低产茶园,通过改土、改种、改管理等措施,推广本地名茶适制无性系良种,力争5年内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35%以上。
  在品牌建设中,要加大品牌塑造、品牌整合、品牌营销和品牌提升力度,加快黄山毛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步伐,完善太平猴魁证明商标管理办法,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维护好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公共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提升品牌社会公信力。
  在培育发展主体中,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大扶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大力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茶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引导鼓励专业大户发展为家庭农场,积极培育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
  在促进产业融合中,加强茶业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加快新兴产业开发,围绕打造乡村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旅游专业村、A级农家乐四级梯队,推动茶旅结合发展。二是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专业村、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联结优势和扩张力,加快发展茶产品加工和流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以一为基、接二连三”的叠加效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商、商贸、金融、物流快递等企业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电商向村级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