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条声名显赫的茶马古道,横穿横断山脉,绵延盘旋,将世界屋脊与外界相连。千百年来,无数马帮在茶马古道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将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运往内地,将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运往滇藏,互通有无。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云南官办驿运逐渐衰落,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间的商品运输流通需求长势增长,民营的商团化马帮便迅速发展起来。马帮为商号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大部分的马帮由商号组织成立,连马锅头带骡马都属商号所有,少数的马帮由马锅头独立经营,临时受雇于商号。马帮渐渐成为茶马古道上唯一的运送方式,一个马帮一般拥有百匹以上用来耐负重的骡子,多的达二百匹以上。
锅头是马帮的头领,是一队马帮的核心,必须多次出入藏区,多是藏人,健壮而有计谋和胆魄。他负责各种采买开销,联系事情,甚至在野外开梢吃饭时,也要由马锅头掌勺分饭分菜。锅头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一个好的锅头对马帮的行程安全和商号的兴衰致关重要。赶马人,习惯上叫“马脚子”,藏语叫“腊都”,就是赶马的伙计,每个“马脚子”负责8匹骡子的上驮下驮、喂料放牧以及生火做饭。
在抗日战争期间,所有进入中国的路线都被截断时,经由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古道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其繁忙景象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
据估计,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小商号有1500多家,当时每年来往于云南、西藏、印度等地之间的马帮约有30000驮之多。
1945年抗战胜利后,对外的陆路、海路随之恢复,而沟通滇藏印,依靠马帮这种古老的、缓慢的运输方式来进行转运贸易显然不再适合,丽江、拉萨等地的众多商号开始衰落甚至倒闭。
随着多条进藏公路陆续通车,滇藏茶马古道和走在古道上马帮商队的真正地成为了历史。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当年的马锅头、赶马人至今仍然健在的寥寥无几,许许多多发生在古道上的马帮的故事和茶马古道一样,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从依稀可辨到渐渐地隐去。
虽然古道上延续了千年的故事已接近尾声,但马帮并没有完全消失,现今在云南、西藏最偏远闭塞的山区,依然会依靠一些小马帮进行短途的物资运输,成为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的缩影。马帮那种赶马走四方、勇于冒险、敢于面对各种挑战的精神也会长留人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