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茶产业助农圆梦小康 魁多乡茶叶正飘香

发布时间:2014-10-28    热度:

金秋时节,九龙县魁多乡茶叶飘香,丰收后的茶农喜上眉梢,数着沉甸甸的钱,茶农们更加坚定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10月5日,记者来到九龙县魁多乡里伍村采访。陈科荣和记者是老熟人了,去年6月,记者曾经采访过他。谈到茶叶种植,陈科荣总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茶叶是我们这里的传统种植作物,也曾经办过茶厂,但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夭折了。我们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等维持生活。”陈科荣告诉记者,由于土地贫瘠,种植玉米除去开销一亩地收入才100多元。

    产业不调整,村民难致富。县上瞄准茶叶优势,因地制宜加大了对茶叶产业的规划力度,2005年,引进了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对九龙茶叶进行研发。公司投产后,为了鼓励村民多种茶,还免费给村民提供茶苗,2009年,陈科荣种了15亩茶。经过5年的生长,如今,陈科荣的茶园已经见到效益。

   “今年,我仅鲜茶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过了3万元。仅春茶一季,我就收入万余元。目前亩收入只有3、4000元。6年左右茶园达到丰产期,也就是说,明年到了丰产期之后,亩收入最高可以达到8000元。”陈科荣高兴地说。

    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太荣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所产茶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有茶园不能成片、成园、成规模,希望通过茶叶和观光农业为载体拉动内需,改变当地农产品产销结构单一的模式,缓解当地就业压力、达到茶农增收目标。

   “今年我们才收了15000公斤鲜茶,要达到30000公斤鲜茶才能满足我们的生产。”罗太荣告诉记者,鲜茶需求量大,茶农种茶积极性很高,党委、政府支持,让他们企业如鱼得水。

    据罗太荣介绍,春季鲜茶价格最高达到80元一市斤,最低的才4元,秋季茶一级是20元,二级12元,三级10元。都是现货交易,茶农一天挣一两百元很轻松。

    该公司目前主打茶叶品牌乌龙茶白茶红茶。为了打造专业化茶农,公司从福建茶研所请来杨如新、四川农大园艺学院副院长唐茜等专家教授,现场培训茶农。

   “种植茶叶是祖上传下来的,县上要求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时,我们以为没有多大问题,当专家教授来培训后,我们才晓得差距在哪里。我们要指望茶叶带来更多的收入,不经过培训是不行的。”陈科荣告诉记者,科技就是敲门砖,只有自己成为专业茶农,茶叶才是一门增收致富的“法宝”。

    罗太荣说,魁多乡茶农的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去年收入上万元的只有10户,今年达到了40户,公司的目标是让茶农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现在茶农户均增收在2600元以上。按照公司计划两年后5000亩投产,按照600——800斤/亩,公司每年预计需要支付收茶款4000——6000万元,预计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大关。

    九龙县委农办主任吕建康告诉记者,县上将通过政企共管方式加大对低产古茶园改造力度,分片区示范,重点在魁多乡基地实施低产茶园标准化改造转换示范200亩;古茶树扦插改造示范园30亩。变“政策获利型茶农”为“勤劳致富型茶农”到“投资获利型茶农”。

    据罗太荣介绍,公司去年已完成一期茶叶加工厂房建设;明年年底前将完成子耳乡二期加工厂房建设;两年内将完成230亩示范茶园与5000亩密植茶园种植工作,力争在2016年实现年产150万公斤鲜叶规模。

   通过政企联合打造全球第一家“雪域茶研所”技术平台,培养一批技术型农民及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储备。借此平台既可以在技术和学术上获得国家级的技术支持,同时又能在营销战略上抢占高端品牌资源。对内可以增强茶农信心、培养技术人才、普及种茶知识、最终提高劳动效率;对外与国内、国外进行技术科技交流,既能提高茶业整体技术水平,又能带动旅游产业,借机宣传九龙县,提高国际知名度。

   “种茶有这么好的收入,我现在哪里也不去,用不着东奔西走打工找钱,我守着这么多‘摇钱树’,吃穿不愁了。”陈科荣告诉记者,等种茶发财了,他要修村里最好的房子。

    魁多乡政府乡长苏华荣告诉记者,茶叶虽然是乡里的主打产业,但我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村民仍然尝到不少甜头,在发展魔芋产业方面,农户受益也不少,村民曾朝荣家里只有5口人,今年种植魔芋收入就达到3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超过了村民的平均收入。现在魁多乡发展魔芋1300亩,魔芋投入低,产量高,效益好,深受村民青睐。核桃也是村民不错的一项收入,有的农户一棵核桃的产量就有350公斤左右,每公斤按照20元计算,一棵核桃树的收入就有7000元。因此,村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比较高。我们乡发展产业,不是单打一,而是多管齐下,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依靠某种产业致富了,就是最好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