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茶山云海。
雾漫茶山。
过去,以优质条件孕育出诸多茶叶品牌,这里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镇”。如今,这里着力构建生态茶园建设,正在朝着打造生态小镇的发展目标迈进。这座以生态建设为依托,以茶产业为支撑,将“山、水、茶、居”集于一体的绿色之镇就是——安溪县感德镇。
多措并举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自2010年11月起,安溪感德镇便以“茶叶生长环境最优越、茶叶科技最普及、茶叶制作工艺最精湛、茶叶技师最多、茶叶质量最优、茶园产值最高、茶叶交易市场最活跃、茶农收入最高、茶企品牌最多、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等“十个最”,收获了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美誉。
收获荣誉的同时,感德镇的干部群众居安思危。正是认识到茶园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生态修复动员部署大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莆永高速沿线两侧8个村118个小组3000多农户家中,与广大茶农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宣传茶山绿化、退茶还林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展培训会、征求意见会等形式,理清修复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升的辩证关系,从思想上转变提升。
随着专业队在茶园中套种了约4000亩的黄花菜、大豆、豌豆等经济绿肥绿化茶园,并采用稻草或芒箕骨进行园面覆盖,有效解决茶园地表裸露问题。同时,实行等高带状退茶还林,在茶园中种植樱花、桂花等名贵树木,采取草生栽培、梯壁留草、禁止使用除草剂等方式,加强植被保护,构建“茶林相间、茶草共生”格局等有效措施,感德镇一步步实现着“头戴帽、腰缠带、脚穿鞋”的生态修复模式。
近三年来,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共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茶山生态修复。2014年,在莆永高速感德段两侧的茶园里实施带状退茶还林,建设茶园防护林带,总长度达22公里,同时,套种树状金银花树约4万株。而在2015年,感德镇亦计划再造防护林带50公里,打造百里景观林带,实现茶园的绿化、美化。除此之外,由福建农林大学生态研究所、美国蒙他拿州立大学与感德镇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的茶园生态修复课题研究,也已成功列入国家948科研课题项目,其也是目前在安溪唯一一个被列入国家课题的茶园研究项目。
茶礼融合 提升茶文化内涵
注重生态茶园建设的同时,对于茶礼文化的推广,感德镇亦是不遗余力。今年,感德镇政府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感恩尚德·传承茶礼”的春季茶王赛,在赛事伊始,当地亦隆重举行了1000多人参与的祭拜茶王公仪式。
茶王公谢枋得尊崇的“道法自然,忠义尚节”是其文化精髓,与感德镇民众传统的“感恩尚德”情怀非常契合。在本次祭拜茶王仪式上,除了演绎原汁原味的祭拜古礼,活动更传达着涵蕴“感恩尚德”的深刻内涵,由此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由此推广该文化中的层层内意,当中亦有感恩党的惠民政策,引申为要守法敬业,爱国爱乡;感恩这一方水土,引申为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和谐发展,建设生态茶园;感恩铁观音这一棵神奇的茶树,引申为要善待茶树,呵护好茶树,加强茶园管理;感恩茶人和消费者,引申为要饮水思源,注重质量,诚信交易。
多重内涵寓于茶礼活动之中,不同以往,此次赛事,改变了以往单纯斗茶的形式,在赛事中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使茶王赛事与民俗文化得到有机融合,提升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软实力和号召力,同时也实现着对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创新管理 增强茶企竞争力
融合了文化的同时,当今茶企发展亦需创新管理,以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注重创新管理,目前,感德镇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00家左右,较为著名的有庆芸茶业专业合作社、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石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三安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数量之多,位居全县首位。但如何加强茶叶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系,抱团作战,由此进一步调动茶企积极性,并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镇党委、政府开始着力引导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关注分工细化,确保茶叶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出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把关。该合作社的小组联保、茶园体检、规范管理等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将茶企、批发商、茶农三方形成一个共同体,由此能根据市场需求,大批、优质的为茶企提供茶叶,同时也能掌握市场动态,更好的保护好茶农的利益,达到互利共赢。
注重生态建设、茶文化推广以及茶企创新改革,对于感德镇未来的发展,感德镇镇长陈志明亦是信心满满。他表示,“今后几年,感德镇将持续关注茶园生态建设、茶文化普及、茶产业发展,推广农业循环经济,让感德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建设生态优美的宜居乡镇。”
茶园林带。
“头戴帽、腰缠带、脚穿鞋”的茶山。
感德茶山云雾缭绕。
盛开的黄花菜。
茶园中的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