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笔者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张文锦研究员处得知,经过两年的努力,由其主持开展的“茶枝条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试验在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项目基地取得了初步进展。
福建是我国茶叶和食用菌生产的第一大省。食用菌栽培用材量大而紧缺,当前“菌林”矛盾相当突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省茶园每年因修剪、改植换种等废弃的茶枝修剪物不下100万吨,如能充分利用来栽培食用菌,将会大大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为此,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2012年初开展茶叶修剪有机副产物资源转化与利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年起,参与由省农科院刘波院长主持的农业部公益专项“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副产物资源转化与利用中的研究与示范”研究。在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设点进行试验中试示范,积极探索“茶—菌—肥”循环利用模式及茶菌业有机结合的可行技术途径。
在张文锦等专家指导下,今年明艳茶叶专业合作在去年800筒的基础上,将去年优选的配方处理进行规模化中试示范,扩大种植规模,栽培香菇15000筒。同时,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已将菌种范围扩展到平菇和黑木耳。目前这批香菇已进入采摘期了。
11月18日,张文锦带领课题组成员再次深入古田项目基地,实地观测并采集样本和第一手科研数据。12月10日,张文锦告诉笔者,利用茶枝替代配方栽培食用菌,既可提高出菇率,使菇盖大而厚,产量最高增幅达3.2倍;又可提升菇的品质,使菇型圆而均匀,菇柄较白,菇香而甜脆,口感较佳。同时,这种菇还吸收了茶叶中特有的有益成分,利于保健。此外,茶枝中的酚类物质还可降低食用菌染菌率,其中香菇染菌率最大降幅达13.7%,平菇为6.67%,单此一项即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约10%。另一方面,茶枝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使茶枝得以合理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有效缓解“菌林”矛盾,利于生态保护。
除此之外,将收成后的食用菌废菌棒粉碎,利用菌渣“反哺”茶园,不仅能够增加有机肥源,降低用肥成本约10%,而且还可以提升茶叶品质。“我们的‘闽之艳毛峰’前几天刚获得宁德市‘第六届茶王赛暨茶叶包装赛’绿茶类金奖,这与菌渣的‘反哺’密不可分!”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海燕对此深有感触。
“我们将扩大优化试验,鉴定食用菌品质,验证并明确茶枝有益成分的转化率及真正茶树菇优良品质形成的机制,以提升香菇等食用菌的保健功能,增加其经济价值;将优选出的各菌种最佳配方进行规模化示范乃至产业化开发,进一步当好‘媒婆’,促进茶与食用菌这两大产业成功‘牵手联姻’。”张文锦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