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推进茶产业发展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之浅见

发布时间:2014-12-24    热度:

由于从事知识产权和品牌建强创优管理工作关系,多次参与省、州都匀毛尖品牌调查研究以及品牌管理协调会议,参加制定相关标准,组织企业到湖南长沙县“百里茶廊”进行考察学习品牌建设等,对都匀毛尖发展有一些了解,结合调研内容与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现就有关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提出一点浅见。

    一、黔南州茶产业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1、基地建设及企业发展基础夯实

    据2014年统计,黔南州共有茶叶面积95.12万亩,茶叶总产量9938.6吨,产值15.08亿元;茶青交易市场32个 ,在工商局登记备案的涉茶企业(含茶叶合作社)833家,2014年新增企业(含合作社)37家。黔南茶叶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有6项。

    2、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201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将茶产业确定为四大农业产业之首,规划到2016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新建茶园一律按有机茶园标准建设,着力打造5个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县;明确提出举全州之力打造“都匀毛尖”品牌

    2014年省政府出台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将“都匀毛尖”品牌确定为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的首推品牌,为黔南茶产业发展打足底气。黔南州委、州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各县(市)、州直相关部门都已配套制定出支持茶产业的具体政策文件。

   《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是黔南茶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黔南茶产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茶产业发展走上更高层次。

    3、建立健全机构,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财、物保证。目前,黔南州本级成立了正县级茶办、黔南州茶叶协会、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涉茶机构,在产茶县(市)成立县(市)茶办,机构规格为正科级。此外,黔南州质监局、州农委、黔南师院组建了茶叶检测检验平台。为加强全州茶产业统筹协调力度,2014年黔南州委调整充实了州茶叶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由州委书记龙长春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州人大主任、州长、州政协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副州长任副组长,各涉及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2014年,全州各级财政投入茶产业资金3.9亿元。其中,州级扶持资金0.1亿元,县(市)专项资金1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8亿元。

    全州共组织、参与招商推介活动17次,在各次招商签约活动中,签约茶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16亿元。同时,招才引智成功地聘请了八位全国茶叶知名专家为黔南州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功地破解了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资金和人才的瓶颈问题。2014年,全州共培训茶农茶叶技术人员1万人次;黔南州茶办引进高校人才6名;黔南师院、黔南职院、贵州省内贸学校等大中专院校都已开设茶叶专业班,为黔南州茶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4、修订产品标准,固化提升产品质量。州政府成立了茶叶地方标准制修订领导小组,州茶办成立了都匀毛尖茶地方标准文本编制组。

    5、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一是加强直观视频的央视广告宣传,户外茶叶广告牌宣传。二是加强网络媒体宣传。三是加强节庆活动宣传。 四是加强文化宣传,组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挖掘都匀毛尖茶文化史料。

    二、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州委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黔南州茶产业快速发展,从州到县到企业,一整套组织领导、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宣传策划等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机制已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现仅依据有限掌握的资料和工作的调研,从整合企业、产品定位、发展重点、营销模式、提升卖点、信息平台、整合项目方面,对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机制提出有局限性的补充建议。

    1、整合资源,打造黔南茶产业航母。建议由政府牵头,请评估公司对各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支持和鼓励企业合并控股和重组,组建黔南茶产业集团,对内统一标准供肥、防治病虫害、采摘、加工和保鲜储藏、营销策略等,相互协同发展;对外形成统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破解全国茶叶总量大幅增加而需求增幅不大的市场局面。

    2、坚持科学合理产品定位。黔南应坚持绿茶的主导方向,同时发展红茶等茶品;在绿茶中下决心解决夏、秋茶加工、销售问题,提高茶园利用率;从发挥后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角度,确定有机茶目标。综合起来,应该把有机大宗绿茶作为黔南茶叶的发展定位,引导全州上下围绕此目标共同努力,从而在全州茶区中迅速找准位置,为下步的市场开拓打下坚实基础。

    3、坚持大力发展优质茶加工区。从注重内质向注重外形转变,重点是优质茶的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提高优质茶的比重,实现名优茶的大众化,大宗茶的优质化。以发展文化旅游谋划新出路,以都匀、贵定、惠水为“主体”,瓮安、平塘为“两翼”,连片开发,着力打造5个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县和惠水至都匀百里毛尖长廊。大力发展以茶为媒的旅游产业,建设百里茶廊茶博园,开发以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茶园休闲旅游,发展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从“茶园”到“生态旅游园”。

    4、建立积极有效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经销商+专营店+加盟店”的模式,应该是目前打开传统茶品市场的有效模式。让经销商遍布全国,专营店和加盟店既可以在各地进行市场销售,又可以作为企业形象的宣传阵地。同时,在巩固传统门店方式的前提下,还应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网上销售。而对于深加工的茶饮料、茶糖、茶膏、茶医药品等,则应在超市、药店覆盖销售,使其成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品。

    5、挖掘宣传都匀毛尖茶内涵。实施都匀毛尖成分与功能研究,通过系统研究,揭示都匀毛尖茶内在品质特征以及对人体健康可能的生理功能,为都匀毛尖茶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宣传推介、开发新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研发功能性食品等提供理论依据,使之成为都匀毛尖品牌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6、建立高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数据化黔南建设,建立黔南茶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茶叶信息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渠道,推动黔南州茶叶种植、采收、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和质量监控,增强茶叶产业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

    7、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州财政要加大整合力度,突出支持重点,茶叶产业重点县市政府也需要相应增加投入。同时,政府要统筹部门整合资金,从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机补贴、退耕还林、科技创新、以工代赈、扶贫开发、防护林建设、农业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中,全州统一集中安排项目,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基础配套设施、标准茶园创建和龙头企业品牌培育、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环节。

    8、加大名优名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工商、公安、质监、药食等行政部门既要按在自身职能领域内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依法查处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假冒侵权行为,尤其是对名优名牌强化保护力度,引导社会、市场知识产权意识,突显“四两拔千”品牌效应;检察、法院要发挥司法职能,依法打击惩处涉茶侵权犯罪行为,为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黔南茶产业发展是一项需要精良设计和合力实施的系统工程。立足于本土茶叶品质优势、汲取外省先进发展经验、优化整合内外各种资源,准确定位未来发展市场,是我们在茶产业市场中发展、竞争、致胜的看家法宝。 (作者单位:黔南州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黔南州都匀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