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茶业市场上的茶叶以紫笋茶、白茶为主。截至2013年底,长兴县茶园总面积达10.13万亩,良种化比例为76%,2013年名茶总量近620吨,平均亩产名茶10公斤,产值超过6亿元。相比于2008年,茶园面积增加2.23万亩,增幅28%;茶叶产量增加871吨,增幅24%。同时,全县1000亩以上的茶叶重点村33个,种植50亩以上的规模基地335个,乡级以上茶叶市场3个。参与种植的茶农达到2.8万余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左右,发展的基础和态势良好。
截至2013年底,长兴县有茶叶类商标近200件,其中,120余件已获准注册。其中,浙江省著名商标3件,湖州市著名商标7件。此外,获得集体商标注册的1件,即由长兴和平白茶协会于2010年申报注册的“兰芽白”。同年5月,长兴紫笋茶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与保护资格,被列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兴茶产业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茶叶产地认证混乱。以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与保护资格的紫笋茶为例,其实施登记保护的地理区域为长兴县水口乡、夹浦镇、小浦镇、煤山镇、白岘乡、龙山街道、林城镇、泗安镇、和平镇、李家巷镇、洪桥镇及国营场站等地的天目山余脉山区。然而实际需引起关注的是,由于紫笋茶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较高,因此在茶叶交易市场上,不论茶叶究竟产自何处,不论茶叶品质优劣,都被随意地唤作“紫笋茶”。而且,目前也没有相关部门,就长兴各地土壤、气候等因素,来对紫笋茶产地进行权威认证,使得长兴紫笋茶市场鱼龙混杂,混乱不堪,无形中也损害了紫笋茶的品牌概念。该现象在长兴白茶等比较知名的茶品产销当中同样普遍存在。
包装侵权现象严重。工商机关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茶叶包装盒上的注册商标侵权行为十分普遍:明明不是注册商标,却冒充注册商标;有在同一种包装盒上同时标注多个注册商标,让消费者一时搞不清买的究竟是哪个牌子的茶叶;有些印刷厂或广告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仿制他人注册商标、厂名、厂址的包装盒,销售给茶厂或者经销商;还有一些茶叶经销商,专门回收高档茶叶包装盒,再装入原本低价的茶叶一同销售;还有同一种品牌的茶叶,在市场上竟会发现多种类似版本的包装盒,不同的是每个版本的注册商标在字体、颜色、大小、背景上会有部分差别,让人分不清哪种属于正规包装。
商标抢注弱化品牌。由于早期缺乏保护意识,长兴的知名茶叶商标被抢注的现象高发,特别是市场上认可度较高的紫笋茶,屡屡被抢注成功,对当地茶叶品牌形成一种弱化。以紫笋茶为例,由长兴紫笋名茶开发公司持有的“紫笋”注册商标,最早是由长兴县农业服务公司于1991年5月20日注册成功,后于2006年1月5日变更注册人为长兴县紫笋名茶开发公司。但是仅截至到2011年底,县内外不同主体陆续抢注了包含“紫笋”文字的茶及相关产业商标一共19件,其中茶叶类商标13件(含“紫笋”),已经通过注册的有12件,正在审核过程中的商标7件,且仅在长兴县区域内便有4件。从目前申请的商标如“正山紫笋、离墨紫笋、峨眉紫笋、顾渚紫笋茶”等商标的特征和申请用意来看,“紫笋”两字有逐渐成为一个通用茶叶名称的趋势。如此一来,长兴县紫笋名茶开发公司的“紫笋”注册商标专用权就会逐渐淡化,进而导致有名无实。
品牌保护意识欠缺。相比于以上三类问题,长兴茶产业品牌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品牌所有者自身保护意识的欠缺。同样以“紫笋”为例,其每年委托加工或者授权使用“紫笋”商标的茶厂,没有相应的名录公示,也就给了其余不法经营者钻空子的机会。而且,一些茶厂在被执法部门查处时,临时补得授权的行为也不在少数。此外,一些拥有自主商标品牌的茶厂,在销售茶叶的同时,还会单独销售其印制的茶叶包装盒到零售市场,也没有相应的防伪标记,更是给侵权行为提供了空间。
加强长兴茶产业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规范原茶产地认证,树立分类标准。结合长兴县茶叶种植在地域上呈现的“南白北紫”的结构布局(白茶主要分布在和平、林城、夹浦等乡镇,紫笋茶主要分布在水口、小浦等乡镇),加强地理分布规划,加快推进新建种苗基地的选址、投产、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同时,由政府牵头,对已建成的种苗基地和茶厂的土质、气候、湿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完成紫笋茶、白茶的产地认证。同时,对符合产地认证的茶叶,再根据色、香、味、形,以及烘焙工艺,将茶叶品质进行等级分类,以品质带动品牌建设。
打造区域集群品牌,发挥抱团优势。鼓励和发挥专业行业协会(长兴县茶叶行业协会、长兴和平白茶行业协会等)的指导帮扶功能,抓紧推进“长兴紫笋茶”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申报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区域集群品牌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的尴尬境地。进一步加强“兰芽白”集体商标的使用规范和保护力度,扩大保障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探索长兴工商机关创新施行的“品牌经理制”同单一专业领域的有效衔接,并以茶产业作为试点全面推开,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品牌。。
完善商标保护体系,严打侵权行为。依托全市首个综合性商标网 “长兴商标网”,深化打造“商标实务指导平台、品牌企业展示平台、品牌维权协助联络平台”,鼓励茶产业商标权利人加强品牌管理,主动备案,提高品牌自我维权和保护能力。推动由政府牵头,茶行业协会具体操作,对“紫笋茶”等重点茶品全面推行统一包装和防伪标识,并在防伪标识上加贴署名,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品牌维权体系。
聚力文化旅游营销,共创互赢局面。探索将茶产业品牌建设理念融入长兴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形成以摩崖石刻等历史遗址和大唐贡茶院、水口顾渚茶文化景区、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中心,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休闲观光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结合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品牌,促进茶消费。借助长兴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充分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探索茶叶优种良种培育和系列产品开发,全面推进构建以“长兴紫笋茶”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下辖的系列产品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