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茶叶总产量1.07万吨,分别占全省的60%和70%以上,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在我市茶业发展历程中,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按照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市农机局对全市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茶叶机械化发展基本情况
茶叶机械化主要是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和茶叶加工机械化。上世纪80年代,我市茶叶加工主要采用传统的偏锅手工制茶,后期逐步引进了简单的电炒锅、揉捻机、炒干机等制茶机械,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000年以来,在总结前期使用机械揉捻、炒制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市茶叶科研单位对“山东茶区机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市农机部门加大了对茶叶机械的引进推广力度,茶叶生产加工步入了机械化发展的轨道,茶叶加工工艺和茶叶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2004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先进、适用茶叶机械的推广应用。山东碧波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始引进使用成套茶叶加工生产线。在此基础上,市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起草的《扁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范》,被批准为山东省地方标准。近年来,依托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市科技应用项目等,加大了实用茶叶机械研发与推广力度,引进示范了茶叶连续清洁化生产线,促进了茶叶标准化生产和茶叶加工机械的升级。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了红茶等茶类的机械化加工,促进了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在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方面,逐步由过去传统大田通用机械向专业化、精细化机械转变。近年来,茶园微耕、茶园灌溉、茶树植保以及高性能的茶树修剪、茶叶采摘机械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茶园机械化修剪达到90%以上,机械化采摘主要应用在大宗绿茶、红茶加工中,极大缓解了采茶劳动力短缺的压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调查,全市茶叶加工机械6400余台(套),其中杀青机1100余台,揉捻机1700余台,炒干机1400余台,烘干机1000余台,扁形茶炒制机械600余台(套),智能红茶发酵机103台,茶叶色选机18台,成套清洁化生产流水线16条;茶园管理机械2.4万余台(套),其中,茶树修剪机械5700余台,茶叶采摘机械190余台,茶园耕作机械2900余台(套)。茶叶机械为茶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仅使茶叶生产告别了“炉火加热、手工翻炒”的低效生产状况,在茶叶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极大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促进了茶企节本增效。在茶叶生产各环节,实行机械化可提高工效15-30倍,甚至更高。以日照曲形绿茶炒制为例,用电炒锅每人每小时可生产干茶0.1公斤左右,用40型杀青机及配套机械,3人操作,每小时产量可达6公斤,而且机械用工价格、工人好找。
二是有效保证了茶叶产品品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炒制操作规范,可控性好,容易掌握,炒出来的茶叶条形好、品质稳定,既满足了产品质量、规格统一的要求,产量也有保证,弥补了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历史短,加工工艺、技术底蕴不足的短板。另外,推广应用机械化加工,有效改善了加工环境,规范了加工流程,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有利于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推行机械化生产后,不仅提高了茶叶加工能力,而且有效解决了手工炒茶工短缺的问题,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迅速增多。同时,机械化的应用使茶企、茶农承包经营茶园的能力大幅提升,促进了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茶叶机械设备成为茶叶加工技术的载体,一些新的茶叶加工技术,比如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加工技术以机械化技术或相关机具设备的形式引进,进一步促进了茶叶产业发展。
据调查到2013年,全市茶叶加工企业近300家,茶叶生产加工户1200余户。这些企业和加工户户均拥有茶叶加工机械4.5台以上,无论从机具原值还是从机具使用规模上来说都是名符其实的农机大户。我市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推广使用机械化成为茶叶企业、茶农的必然选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茶叶机械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在江北茶区处于领先位置,但离全程机械化和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茶园种植模式与机械化作业要求不相适应。现有茶园多数未按机械化作业要求规划种植,也缺乏适应当前种植模式的机械,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不高。无性系茶园发展慢,影响了机械化采茶的推广。我市茶园中无性系占比不足5%,多为有性群体种种植,茶蓬不规则,发芽不整齐,高度不一致,机械采摘均整度差,影响了机械化采茶的推广。
二是茶叶加工机械陈旧,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茶叶加工生产从农产品转向食品,而多数茶厂仍然使用着老厂房生产,茶叶机械更新换代慢,不少企业和加工户仍在使用上世纪90年代的机械,现代高科技、大型、节能型设备和清洁化生产线等相对较少。大部分茶叶加工厂厂房面积小、结构差、缺乏必要配套设施。一些茶叶企业、加工户车间内安全及卫生状况堪忧,加工场地长时间处于茶尘弥漫状态,不仅严重影响茶叶品质,造成茶叶色香形味差异较大,对生产者身体安全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设备自动化、连续化程度较低,加工过程需人工全程辅助,不仅难以满足茶叶清洁化生产标准要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茶叶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三是本地茶叶机械研发能力不足。茶叶机械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部分南方引进的机械不适应当地茶叶生产需要。
四是从业人员机械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低。我市现有茶业加工从业人员6000余人,大多数对机械原理了解不多,安全操作知识少,只会一味被动使用设备,不能完全发挥机具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是关乎全市、乃至全省茶业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凡。结合我市茶叶机械化实际,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茶园建设和改造,加快茶园机械化技术推广。建议市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机械化标准茶园建设规范,纳入优质高效茶园建设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规划,加快适宜机械化管理和采摘的标准茶园建设,并加大对机械化示范园、示范厂的扶持。农机部门在落实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上要向示范园、示范厂倾斜。要积极推广种植更适宜机械化管理和采摘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搞好茶树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同时,要注意引进推广红碎茶、黑茶以及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提高机采茶叶鲜叶的利用率,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二)加强机械研发与推广,促进本地茶叶机械化发展。要立足我市机械化现状和气候条件,加大茶园防霜、防冻以及茶树植保、育苗、幼龄园养护等设施设备的引进、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日照茶区特色的茶园机械化管理模式;要加快研发茶叶生产流水线,以及多功能上料机、传送带等,搞好温、时、色等自动化控制,切实提高机械易操作性和效率。同时,要加强与山农大、青农大等科研院所的联系,搞好产学研结合,改进、升级茶叶机械化技术,并加大本地茶机研发扶持,加快民营茶叶机械化研究机构建设,争取在茶机制造、研发上为茶叶机械化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大茶机补贴力度,加快机具设备换代升级。要增加市级补贴资金额度,加大修剪、采摘、茶园管理以及鲜叶筛选等机具的补贴力度,着力突破机械化采摘薄弱环节。加大碧螺春整形机、连续扁茶机以及成套茶叶加工流水线等示范推广力度,加快茶叶加工机械换代升级。同时,要加快老旧机具报废更新,争取把茶机纳入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并注意搞好清洁化能源机具的引进推广,使茶叶加工逐步向智能化、连续化和清洁化迈进。
(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要学习和引进外地茶叶机械化加工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多渠道组织茶叶生产企业、有关人员等到南方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和思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并加大推广力度,提高标准化水平;要结合农机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组织开展茶叶加工工技术培训活动,并组织搞好形式多样的演示推广活动,加大技术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要健全完善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区县农机部门要明确茶叶机械化主管科室,切实组织好域内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茶叶种植规模大、有发展条件的乡镇,要以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合作社以及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促进会等为依托,设立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服务站,引进示范先进机具,培训、指导茶叶技术人员,切实提高我市茶农、茶企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日照市农机局科教科 秦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