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道出黔茶的供求困惑

发布时间:2014-11-16    热度:

“缺钱!”当记者问到各茶商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几乎所有茶商都如是说。

  随着贵州省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政策上也提出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黔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对一些从事着基本而规模不大的普通生产、批发、零售商而言,却于目前仍未见到实质性突破发展。

  花果园的太升茶市主要以批发为主,他们对茶叶的需求量越大,前期投资额也就越大。农场产的茶叶在一个季度中是固定的,资金不足,对这些个体批发商而言,难以抢先获得量与质的保证,抢占的市场份额也就随之减少。“有钱,我就能把生意做得更大。”春之源茶业店主这样说到。

  “茶的消费过程是比较慢的,对个人而言,一斤茶叶都要喝好久,所以我们的资金积累也很慢。”黔聚香生态茶叶公司曾淑英女士告诉记者。在批发商这里,茶的消费过程也像喝茶一样,是急不得的,需要拿出耐性去等待喝的最佳时机,口感才会刚刚好。如果站在今天快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个行业的进展,显然有些“自在世外”之感。无法集中性在关键时间内进行融资投资,给整个壮大发展的进程“拖了后腿”。

  “政策上虽然有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但补贴都是给茶农的,我们什么也没有。”曾淑英女士说。作为普通茶叶批发商,他们一直处在市场的自主经营道路上,每一份投资都要靠自己挣。同时,由于习惯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对风险性拓展市场的各种方式无法掌控,“缺钱”便一直困扰着他们。

  即使是综合经营的龙福春茶文化广场,也认为资金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缺钱!”龙福春茶文化广场的管理者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

  《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提出,把“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打造成黔茶的出山品牌。“贵州茶品质绝对好,就是价格不占优势。贵州茶的生产比较原生态,人工采茶,人工加工,这些是特色,也是贵州茶发展的障碍。”位于太升茶叶市场黔聚香生态茶业公司负责曾淑英女士对记者说。

  曾淑英说自己从事茶叶十多年了,一直也希望贵州茶能够走出去,有个匹配得上它自身品质的名声,也让人们知道贵州茶是值得花钱买的好茶。

  “我们主要做的是茶叶包装袋的批发,往年一些公司企业在节假日时就会从我们这里订购一些,可是今年茶叶包装袋的销量没有往年好,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贵阳馨泰包装三期创艺店的负责人何先生说。

  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公款送礼等方面有所遏制,茶叶包装这一行业却也深受其影响。

  茶叶一改往日的奢华包装,换上了简单的便装。卖茶叶的店家减少了对包装袋的购买,茶叶包装行业的销量随之有所下降。通过对太升茶市的走访,笔者发现卖零散茶叶的也居多,当问到“您们店里的茶叶,哪一种卖的更好,是包装过的呢,还是没有经包装过的?”许多茶叶店商均回答:“卖得都还好。”可见,对一些批发商来说,茶叶脱去了奢华的包装后,对销售量的影响不大。

  “茶不是任何人都买的,到店里来买茶叶的人也都是一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喜欢喝茶的,人家自然就会买,不喜欢喝的,一时间也不能强迫人家买。”春之源茶业的工作人员说。茶叶成本高、包装费高、推广费高,最后到市场上售卖的价格也就会随之而高。好一点的茶叶,最低价格是达到了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一斤,这对于普通的人民百姓而言,显然是一种奢侈品。

  曾淑英说:“人们缺少品茶的氛围,喝茶的人主要是中年老人。”当下的青年人大多喝的是饮料、汽水儿、啤酒,很少有人喝茶。青年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因为没有喝茶的氛围,他们也就没有喝茶的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