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农旅”融合做大生态茶产业

发布时间:2014-11-06    热度: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德江县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的理念。正是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德江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按照“农旅”结合的方式,建成生态茶园21万余亩。生态茶产业,正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一个产茶镇的崛起发展之路

    秋冬之际,走进德江县合兴镇隋唐扶阳古城景区,望不到头的茶山,镶嵌在莽莽群山间,这便是近年来合兴镇举力打造的万亩白茶基地。

    在2008年前,除少数群众零星种植茶叶外,合兴镇的茶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单打独斗,肯定做不大产业。有了规模,才能谈得上效益。按照市、县的安排部署,合兴镇决定首先从做大规模入手。

    但是兴建茶园需要大量土地。可是,当地群众并不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别人种茶。没有土地,靠啥吃饭?如何才能扫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愿意流转、放心流转土地?合兴镇党委、政府可谓煞费苦心,大胆探索出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成功流转了3.5万余亩土地建茶园。

    几年的摸爬滚打,合兴茶叶陆续上市。但由于加工技术、产品包装跟不上,该镇茶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产品滞销。

    难题如何破解?借“船”出海!合兴镇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大企业带动的理念来谋划,引进现代技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产业。

    一个小小乡镇,去哪里找大企业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次的接触,合兴镇终于与专门生产出口绿宝石茶的贵州贵茶有限公司攀上了关系。该公司看中了当地资源,与合兴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投入60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一台自动加工茶叶机器。

    “设备投用后,将极大提高加工水平。”合兴镇党委书记吴飞说。

    通过镇政府牵线搭桥,德江永志生态茶业公司还与西南大学合作,利用合兴镇香炉山一带的高山生态优势,成功研制出产了“德江白茶”,该品种在2013北京国际茶业展名茶评比大赛中获得金奖。

    自2008年开始,短短几年间,合兴镇茶园面积从无到有,达到3.5万亩,成为德江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更值得一提的是,合兴镇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

 

    整合资源做大产业

    合兴镇的茶叶发展历史,只是德江发展生态茶产业的一个缩影,从中足以看到德江发展生态茶产业的铿锵步伐。

    该县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前方说,从2008年开始,县里就成立了专职小组来协调各部门对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集聚,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科技,实现多元化投入,拓展农业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来促进全县茶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共整合资金近10亿元,推动了生态茶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面积21万余亩,覆盖合兴、煎茶、堰塘、楠杆、复兴、楠杆、沙溪等10多个乡镇,惠及群众20万余人。今年全县春茶开采面积达8.5万亩,产量2500余吨,产值愈3亿元。生态茶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来源之一。

    茶旅一体化步入发展春天

    目前,在合兴镇,计划投资7.2亿元打造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已雏形初具。古色古香的园区大门,恢弘大气;绿韵悠长的茶园内,土家妇女采茶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久以后,游客就可以到茶园内体验采茶的乐趣;还可以在制茶师的指导下,将采来的茶叶进行加工;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长廊内观看精彩的茶艺表演。

    “茶旅一体,以茶林为基础,打造高香型生态茶品牌是关键。”贵州德江众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邬海欧说。2008年,该公司新建茶叶基地1000余亩,着力打造高香型(绿乌兼制)生态茶品牌茶叶品种为金观音、黄观音,茶园覆盖率达90%以上,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目前公司已新建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加工厂房,能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

    最近两年,在合兴、煎茶、复兴等乡镇,随着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的加速崛起,上千家农户开始兴办茶庄、农家乐等,不但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真正实现产业与城镇“比翼齐飞”,产城融合发展。

    将旅游植入茶产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元素,目前,该县将扶阳古城遗址景区开发与茶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煎茶到扶阳、合兴到扶阳、宽坪到扶阳、复兴到扶阳的“四扶”公路建设,在公路两旁顺山开垦打造茶山观光带,让游客在畅游扶阳古城的同时,领略茶山自然风光。

    德江生态茶叶,正成为支撑起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繁荣富强的一颗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