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质量从源头抓起
武夷山大红袍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之后,又将使用“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标识。两个标识同时使用,其目的是打击“山寨大红袍”,有效提升“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效益。
通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茶企的共同努力下,武夷岩茶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成为中国乌龙茶中的“第一方面军”。但繁荣之下,武夷岩茶的发展也凸显出一些隐忧: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大红袍”充斥在全国各地市场,这势必影响到武夷山茶企的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证明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管理,有效提升“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效益,去年12月,武夷山市政府就“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暂行管理办法发出《通知》。《通知》明确表示,“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标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由符合条件及经许可使用的企业签定许可使用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使用。这两个商标由注册人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负责许可使用管理,许可使用的前置条件是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即QS)和获得使用武夷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企业,并采用“两贴两印”的管理办法,即贴“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专用标识和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识,印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和QS标识。
7月19日,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告诉记者,“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专用标识将在近期启用,届时,符合条件的武夷山当地茶企可向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申请。
在对非武夷山大红袍原产地的茶叶的管理上,武夷山继实施“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将实施“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管理办法,“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同时使用,能否有效管理非武夷山大红袍原产地的茶叶假冒“大红袍”茶叶?一些茶企、涉茶人员提出了质疑。
销毁假冒伪劣茶叶
“李鬼”现身茶叶市场
“不贴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茶,你也不能说不是武夷山的茶。”对于加贴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自愿性,武夷山添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钦亮如此说。照顾武夷山茶农而不强制贴标的作法,达到了照顾当地茶农的目的,却也为外地茶叶假冒武夷岩茶特别是“大红袍”提供了方便之路。
采访中,武夷山市碧丹岩生态茶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尚荣说了一个故事就具有代表性:一个朋友前两年在北京开了一家茶叶店,可半年之后他就回武夷山了。究其原因,才知道是他的茶叶在北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因为自己拿的是武夷山当地产的武夷岩茶,而在北京销得最好的是非武夷山当地产的茶,价格上太有优势了。周尚荣说:“那个时候,听他说,有相当一部分在北京卖的‘大红袍’的零售价比他销售的茶的出厂价还要低。”
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同时期的一份资料中感受得到:武夷山原属地的茶园面积达到11.5万亩,茶叶产量6000多吨,每年市场实际销售额达23亿元;安溪原属地的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产量6万吨,每年市场实际销售额达80亿元。而全国市场武夷山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的销售额却高达200亿元。
“几十元的是‘大红袍’,几百上千元的也是‘大红袍’。现在我们国内的武夷岩茶市场确实是有点乱。”武夷山市然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占兴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牟取眼前的利益,一些不惜损害“大红袍”品牌的现象已经时有出现。在年初茶青价格暴涨之时,包括武夷山本地的一些茶农和流通户为牟取利益,不惜去外地进口廉价茶青,最后制作成茶叶,冒充“大红袍”对外销售。此外,部分企业瞅准“大红袍”曾经贵为“贡茶”的身份,动辄推出高价“大红袍”,炒作概念,混淆视听,试图牟取暴利。
武夷山市隆沁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学锋概括了这种“乱”的影响:品质上,本地茶与外地茶共存,造成市场上的武夷山茶叶良莠不齐。由于二者外形没什么区别,需要通过感官评审才能鉴别,因此容易让相当一部分对武夷岩茶了解不深的消费者们产生质量不可靠的认知,这必将给“大红袍”的品牌信誉造成很大的影响。
出现的乱象,令真心热爱“大红袍”的人心急如焚。“‘大红袍’品牌好不容易响彻海内外,在这个关键时刻,政府部门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打击‘李鬼’,维护‘大红袍’市场的正常秩序。”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政府部门还应引导广大茶企和茶农自觉加入到维护“大红袍”品牌的行列中来。
把好大红袍茶青收购关
申请“地标”茶企比率偏低
如何让“山寨大红袍”不再横行?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继实施“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将实施“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管理办法。
“武夷岩茶有了地理标志保护这道‘护身符’,品质不断提升,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茶好不愁卖啊。”武夷山市质监局一位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了武夷岩茶近年来持续热销的奥秘。
2002年,在开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武夷山市质监局牵头起草了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草案,并出台了《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包装物上必须加贴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2006年12月,重新修订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使标准内容更切合岩茶实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武夷岩茶大红袍”这张名片更加璀璨夺目。
几年来,武夷岩茶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等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达100%。这与武夷山市质监局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的努力密不可分。
“这些年来,是否申报并加贴专用标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知名度和市场效益。”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告诉记者,随着武夷山和“大红袍”声名远扬,以劣充优、假冒武夷岩茶之名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购茶者的消费信心。而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有效地保护了规范生产的企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和国家质量担保。
虽然如此,但由于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茶企自愿申请使用的,因此只有少部分茶企获准使用并在武夷岩茶产品包装物上加贴专用标识,对于大部分茶企特别是以销售散装茶叶为主的作坊式茶企来说,基本上都没有使用专用标识。据了解,目前武夷山全市注册茶企业有1215家,但获得QS的茶企不到300家,获准使用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的企业则比300家更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理标志推动了武夷岩茶的发展,但更多的是质量上的保证,对于境外茶,“山寨大红袍”的管理仍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工商人员检查大红袍驰名商标使用情况
“两贴两印”目前最为可行
《通知》对“规范生产,严把质量关”做出了规定:使用“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的商品在种植及加工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武夷岩茶(大红袍)国家标准样制作加工,“武夷山大红袍”标准样由质监局与茶业局根据国家标准(GB/T18745-2006)制作,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样进行生产。要加强境外茶青管理,严禁获得“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许可的企业收购非武夷山大红袍原产地的茶青加工制作“武夷山大红袍”。茶业局、质监局要结合茶企业的茶山(园)面积、产量及加工生产能力和收购本市辖区内茶青的相关手续,核定发放标识和许可。
仔细查看《通知》会发现,通过加贴“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专用标识来“严把质量关”,仍然是对获得专用标识许可的企业进行管理规范,那是否意味着没贴标识的企业就不好管了?
据了解,注重品牌建设的武夷山本地茶企对于“两贴两印”的实施比较期待。武夷山语儿泉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新表示,茶叶包装物贴上专用标识,是企业实力和茶叶品质的表现,这有利于在茶叶市场上提高“语儿泉”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效益。
武夷山市碧丹岩生态茶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早在“武夷山大红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2010年1月份,就向武夷山市茶业局咨询企业如何使用这一殊荣的办法了。总经理周尚荣说:“在引导茶企维护自身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同时,再通过专用标识的管理来规范,相信可以较好地对假冒行为进行打击。”
“对于以销售散装茶为主的茶企,最好是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引导他们规范生产、制作和销售。与此同时,再对企业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收购茶青数量进行备案。”采访中,多位茶叶界人士如此表示。
其中一位姓刘的老茶人表示,在更好的切实有效的办法产生之前,“两贴两印”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措施。